本市動態
我市聚焦合同格式條款整治顯成效
“一經售出概不退換”“本公司擁有本協議細則及條款的最終解釋權”……諸如此類條款很容易給消費者帶來不愉快消費體驗。為做好市場秩序保障工作,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,今年3月以來,市市場監管局聚焦合同格式條款開展了為期6個月的專項整治行動,進一步規范我市合同使用,促進公平交易,有效保護了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。
整治行動緊緊圍繞廣大人民群眾關切,以服務地方發展大局為目標,重點針對房地產、汽車4S店銷售、電信、校外培訓機構等行業開展格式合同規范整治。對上述行業主體經營過程中利用格式條款,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費者權利、減輕或者免除經營者責任、加重消費者責任的“霸王條款”進行規范整治,嚴厲打擊利用合同格式條款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。
行動開展過程中,市市場監管局推進合同示范文本制定推廣工作,加大《汽車買賣合同(示范文本)》《中小學校外培訓服務合同(示范文本)》《京津冀網絡交易平臺服務合同》《河北省保管合同(示范文本)》《園林綠化工程施工合同(示范文本)》等推廣宣傳力度,發揮文本示范效應,通過上門走訪進行宣傳指導,并結合經典案例加強行政建議,擴大示范文本影響力。與教育、公安、住建、農業等部門溝通協調,形成聯合治理共識,推進依法行政。加大格式合同違法案例輿論宣傳,鼓勵當事人使用或者參照合同示范文本訂立合同,引導社會各界共同抵制“霸王條款”。印制典型案例分析15000余份,發放各縣局及市場主體,通過組織培訓、自主學習、以案說法召開辦案經驗交流會等方式加強學習研究,領會法律條款的明確規定,規范企業合法經營。
截至目前,共檢查房地產企業53家、汽車4S店銷售企業34家、電信企業41家、校外培訓機構54家,收集格式合同文本53件,征集不公平格式條款10條,約談問題企業68家,下達行政建議書156份、責令整改通知書68份,立案查處合同違法案件11件,罰款8.8萬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