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發布
我市“12315”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417萬元
近日,記者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的“2022年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”新聞發布會上獲悉,今年以來,全市市場監管部門和消保委各級組織充分發揮職能作用,在化解消費糾紛、提振消費信心、守護消費安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,著力解決人民群眾的操心事、煩心事、揪心事,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。截至目前,全市“12315”平臺共接收各類信息87519件。其中咨詢56204件,投訴22364件,舉報8951件,投訴舉報按時辦結率達99.7%,投訴舉報按時核查率達99.2%,共計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約417萬元。
聚焦放心創建,提振消費信心。全市緊緊圍繞“放心消費創建”這一主題,積極組織大型商場、超市、建材等線下實體店開展“線下七天無理由退貨”承諾;組織市內851家大型商場、超市、餐飲、建材等參與放心消費創建活動。評定出市級放心消費示范單位420家、省級放心消費示范單位168家。圍繞“共促消費公平”消費維權年主題,引導消費者科學、理性、文明、綠色消費。在全市范圍內廣泛宣傳年主題公益宣傳片及2021年維權成果,組織全市開展消費維權“五進”,組織全市開展各類消費體驗活動14次;依托新媒體,發布倡議書、消費警示百余篇,消費維權典型案例24件,宣傳短信20.2萬條,開展普法活動70余次,發放宣傳資料1萬余份。
聚焦疫情防控和民生關切,維護市場和消費秩序。一季度,全市市場監管系統把疫情防控作為首要任務,全力推進應急指揮體系高效運行,堅決守護好疫情防控期間的消費安全。他們堅持穩控物價、保供應,嚴厲查處價格違法行為,檢查商超、農貿市場、藥店等共1.5萬家次,為農貿批發市場發放車輛特別通行證,有效保障了市區果蔬肉蛋供應需求。加強食品藥品監督檢查保障食藥安全,嚴管嚴查醫療器械,排查風險隱患,加強野生動物市場監管。加強網絡消費安全,開展一系列專項行動,查處網絡交易相關違法案件26件。
加強“三站”建設,延伸維權觸角。我市依托8家行業協會(商會),建立“消費者投訴聯絡站”,涵蓋會員企業700余家。在重點企業建立“消費維權服務站”95個,涵蓋連鎖企業、網點200余家。依托社區,在全市范圍招募消費維權志愿者,建立“消費維權志愿者服務站”17個,實現了消費糾紛化解關口前移,不斷提升消費者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充分利用“3·15消費者權益日”等時間節點,發布網絡交易相關消費者、經營者指南,開展市場監管法律法規知識普法培訓活動。暢通投訴舉報渠道,保障消費者權益,實行365天24小時人工服務,并建立完善疑難投訴舉報案件會商、工作催辦督辦、“12315”投訴舉報工作規范等制度機制,切實加強“12315”體系建設,努力打造務實高效的為民服務熱線。
強化食藥安全專項整治保障底線安全。組織開展“守底線、查隱患、保安全”專項行動,全市共檢查食品生產經營企業53059戶,覆蓋率達90.2%,發現問題處置完成率達99.3%。強化藥品生產監管,開展多項藥品監督檢查,檢查藥品零售企業11580家次,疾控中心及疫苗接種點167家,出動檢查人員25420人次,排查梳理問題812個。完成藥品抽檢464批次。強化醫療器械監管,檢查醫療器械經營企業1621家、醫療機構392家。完成省抽43批次、國抽11批次抽驗任務。推進化妝品經營環節進貨查驗專項整治、“線上凈網線下清源”專項行動,完成化妝品抽檢157批次。
強化特種設備和工業產品安全監管。深入組織開展燃氣行業領域安全排查整治、安全生產大檢查、安全生產專項檢查行動、城鎮燃氣“百日行動”和本系統開展的特種設備超期未檢專項整治、電梯質量安全提升和“黑氣瓶”整治鞏固提升共7個專項行動,共檢查特種設備使用單位14641家、在用特種設備78549臺(套),下發《安全監察指令書》371份,發現問題隱患641處,均已完成整改。開展重要工業品質量安全大檢查,檢查危險化學品、電線電纜、水泥、電動自行車等生產經營企業1051家次,監督抽查產品1250批次。